“拆楼”专家,大友克洋
拼贴艺术家Kosuke Kawamura以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为灵感,将PARCO重建工作用的临时围樯改造成为了全新展览。蒸汽朋克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严肃议题、大量细节丰富的视觉文本结合最新的影视工业黑科技,这样的碰撞能够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阿基拉》,1988
在漫威电影宇宙将这一原本小众的文化打入主流视野之前,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就成为了西方人进入日本动画世界的切入点。1989年在美国上映之后,《阿基拉》激发了后来很多创作者的灵感,比如《最后的绝地武士》、《怪奇物语》,甚至还有坎耶·韦斯特的音乐录影带《Stronger》。
左:《最后的绝地武士》,
右上:《怪奇物语》
右下:Kanye West音乐录影带Stronger
日本PARCO博物馆所属的“PARCO MUSEUM TOKYO”和画廊“GALLERY X”宣布将于11月22日在日本涩谷正式开幕。拼贴艺术家Kosuke Kawamura以大友克洋的《阿基拉》为灵感,将PARCO重建工作用的临时围樯改造成为展览“AKIRA ART OF WALL Katsuhiro Otomo×Kosuke Kawamura AKIRA ART EXHIBITION”。
拼贴艺术家Kosuke Kawamura以《阿基拉》为灵感的展览
Anime Expo 2019的新项目发布会上,大友克洋也宣布了新作长篇电影《轨道纪元》(ORBITAL ERA)制作决定的消息。此外,《阿基拉》也将启动新的动画项目。
*《轨道纪元》由大友克洋撰写原始概念和剧本,背景设 立在一个正在建造的太空殖民地中,讲述了一群男孩在陌生的新世界中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2019年,正是大友克洋的动画长篇巨作《阿基拉》设定的年份,“31年后的未来”如今已经快要结束了,并且明年就是影片中预言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
*《阿基拉》影片中2019年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还剩147天的场景
再次打开影片,你可能都没法相信这是三十年前的片子,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又重建的“新东京”为舞台,《阿基拉》精细的制作和华丽的场面,成为了当时技术标杆一样的存在。
01
摧毁后重建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漫画完全是为了娱乐”的想法被彻底改变了。
对核灾难、世界末日、反乌托邦等题材的描绘似乎成为了代谢恐惧的工具。这种恐惧围绕着灾难、社会、资源,有时是精神崩溃的故事核心生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阿基拉》诞生了,大友把自己童年的记忆和自身经验忠实地描摹了出来——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派系混乱,社会正在重建,外国政治干涉,在这样的环境下前途未卜的年轻人无聊又鲁莽地在大路上飙车。
*《阿基拉》:大友克洋绘制《阿基拉》用了8年,而动画电影的制作历经9年,制作费达24亿日元,是传统赛璐珞动画的巅峰之作,具有强迫症式的细节展现。
《阿基拉》在某种程度上是二战期间美国投掷核弹的后果的寓言。
其中“阿基拉”似乎像是核弹的影射,而铁雄则代表着隐患尚未消除,只要对于力量的渴望仍然存在,那么灾难也许无可避免。
大友曾表示过自己对被摧毁的建筑的迷恋。
他说:“在东京,建筑物永远都在被拆除和重建(这也源于房地产法)……我凭直觉就可以看到建筑物是如何倒塌的,或者倒塌时会分解成什么样的碎片。我一直想画出脑海中浮现的东西,我写的故事满足了我描绘被毁建筑物的愿望。”
这儿有个有趣的例子揭露了大友是如何将视觉效果嵌入叙事结构中的:在《阿基拉》新东京爆炸的场景中,他使用大量的阴影线描绘球体的体积和光的照射方式。
当时他的一位编辑建议大友先将球体涂黑,然后再涂上白色线条会更快、更容易,但他听了之后很生气,说他不能那样做。
*《阿基拉》中被摧毁的东京
大友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用很细的线逐渐将球体涂黑。他觉得尽管人们无法看清,但这块小小的图像里,有数百万人丧生。
他说:“如果我希望读者能感觉到现场的真实感和此事件的重要性,那么用黑线去铺陈细节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片的色彩处理是大友一贯喜爱的高饱和度红色、绿色的对比,背景中使用了明亮的霓虹灯色彩,以突出一种极具未来感的城市景观。
02
新技术、新时代
时隔15年,大友克洋终于交出了他的第二部动画长篇——以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为架空背景的《蒸汽男孩》。
这部影片中,大友从1848年的欧洲革命以及当时紧张的美日关系中汲取了灵感。
故事核心在于,美国军工复合体试图通过在欧洲出售武器来赚钱,随之而来的军备竞赛破坏了伦敦万国博览会所代表的联合国式和谐。
《蒸汽男孩》,2004
在这部制作历时9年、成本24亿日元的电影中,大友死磕技术细节,大量使用传统2D手绘动画与3D CG技术相结合,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少见的。
大友认为,要展示这种技术的最佳效果,应当把故事背景放在过去。导演和团队主创花了数周时间在英国各地旅行,寻找失落的蒸汽时代的痕迹。
《蒸汽男孩》,2004
影片中与蒸汽城遥相呼应的正是伦敦第一届万国博览会的场馆水晶宫,这一历史上第一个以钢架玻璃结构建成的巨型建筑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昭示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而影片最后蒸汽城在泰晤士河上爆炸,“科学时代才刚刚开始”的预言和片尾对电气时代的描绘又是切中大友一贯喜爱的“摧毁后重建”的主题。
大友在本片中使用了许多不饱和的棕色和灰色,在机械的描绘上使用了更暗的黑色,使全片基调更符合19世纪的社会环境。
《蒸汽男孩》,2004
03
科技、反战
从大友的短篇作品中,实际上更能清晰地发现他的创作思路和主题。科技与自然的二元关系和战争的荒谬,常是大友作品的核心所在。
如果说《蒸汽男孩》表达的是对于科技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思辨,那么,《她的回忆》、《老人z》则表现了人类情感在科技上的投射。
《她的回忆》是《回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宇宙空间:2092年,由伊瓦诺夫领导的太空垃圾回收飞船在返航途中接收到来自“宇宙坟场”的求救信号,信号中掺杂着歌剧《蝴蝶夫人》的唱段。队员汉兹与米格尔前往施救,却陷入了歌剧演员艾娃的回忆。
影片创造出了一个能制造幻境、操纵情感的外太空“海妖塞壬”。探讨了当科技能够满足人类情感需求之后,可能造成的灾害性后果。
《她的回忆》,1995
1991年出品的《老人Z》以社会老龄化为议题,也讲述了一个机器与人类结合的故事。
影片中,无法自理的老人高泽喜十郎被政府选为“家庭护理机器”的试验者,这部代号“Z”的机器能够提供给老人一切的生活所需,但冰冷粗暴的“护理”使老人一直试图发出求救信号。
女护士晴子伙同医院中一群黑客大爷,利用老人过世的老伴模拟声音回应老人的呼救,结果却使Z进化、和“老伴”融为一体。
《老人Z》,1991
大友具有反战元素的短片,对比情感向短片更多了一层讽刺意义,也更加荒诞。
此类作品的代表为《别了,武器》、《工事终止命令》、《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
其中最为抽象的《大炮之街》,对战争的缘起发出质问。故事创造了一个蒸汽驱动的城市,全民老少献身于军事力量,向看不见的敌人发射巨型大炮,然而敌人到底是谁?似乎没有人知道……
*《大炮之街》:大友克洋在这部作品里运用了法国漫画家作品中的色调,背景色极为阴沉,降低明度而提高彩度。而后这种“欧式色调”也被用在了《蒸汽男孩》的制作中。
自手冢治虫《新宝岛》、《铁臂阿童木》在漫画界掀起风潮,这个“凭一己之力把日本漫画拉到顶尖高度”的漫画家对蒸汽朋克元素的使用,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从宫崎骏、大友克洋等人的作品中即可见一斑。
此类漫画虽然可以被归于“战后漫画”的类别当中,但它们就如同大洋彼岸的美国漫威、DC等漫画公司的作品,在岁月更迭、“功能性”逐步消失之后,其艺术上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铁臂阿童木》第二季,1980
日本在工业革命中尝到了甜头,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巨型机甲、由闪光金属架起的躯体不仅有美学上的价值,也寄托着人们想要变得更有力量、更强大的愿景。然而力量如何收束、欲望如何遏止,这样基于历史的反思也体现在了一代创作者的作品中。
《攻壳机动队》,1995
《铳梦》,1993
在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导演的作品里,蒸汽朋克(or赛博朋克)不仅作为视觉效果存在,还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
《攻壳机动队》、《铳梦》等作品在近年来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更说明了此题材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严肃议题、大量细节丰富的视觉文本结合最新的影视工业黑科技,这样的碰撞能够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撰文 / 爪巴山
编辑 / Thea
———————————
参考资料:
From Cyber Punk to ‘Steamboy',Jerry Beck
Susan J. Napier. Panic Sites: The Japanese Imagination of Disaster from Godzilla to Akira. The Society for Japanese Studies, 1993.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